浓情中秋作文(浓情中秋作文800字),我们的节日浓情中秋
中秋节
花好月圆
农历八月十五
一轮圆月
是远方游子归家的信号
在颠簸流动的景色里
藏不住露出一丝重逢的表情
当门前殷切的脸庞
被明月照亮
当一家人平平安安相聚在一起
终于
月是故乡明
人月两团圆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
01中秋起源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
在传统文化中,月亮和太阳一样,这两个交替出现的天体成了先民崇拜的对象。中秋节庆源自古人对月亮的祭祀,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02中秋风俗
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更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猜灯谜: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
吃月饼: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03与中秋有关的美丽传说
中国人自古便有拜月的风俗
对于月亮的喜爱与崇拜
便让人们生出了许多浪漫的幻想
许多美好的传说
千年来在月亮的映照下口耳相传
成为了经典的故事
接下来
就看看那些和月亮有关的美丽传说吧~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嫦娥奔月故事最早出现在《归藏》。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衍化成多个故事版本。嫦娥登上了月宫,据西汉《淮南子》中说,是因为她偷吃了她丈夫羿从西五母那里要来的不死药,就飞进月宫,变成了捣药的蟾蜍。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吴刚伐桂
吴刚登上月宫折桂,据唐代小说《酉阳杂俎》中说,是因为西何人吴刚修仙犯了错误,才罚他去伐月中的桂树。这桂树随砍随长,永远也砍不断。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玉兔捣药
兔子登上月宫捣药,最早见于屈原的《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意思是说,顾、菟在月亮的肚子里,对月亮有什么好处呢?那兔子又是如何登上月宫的呢?顾就是蟾蜍,菟就是白兔。晋代傅玄的《拟天问》也说:月中何有,白兔捣药。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这白兔捣药是由蟾蜍捣药变来的。
貂蝉拜月
貂蝉拜月典故最早出自元代 ,《三国志平话》原文【王允归宅下马,信步到后花园内,小庭闷坐。独言献帝懦弱,董卓弄权,天下危矣。忽见一妇人烧香,自言不得归乡,故家长不能见面。焚香再拜。王允自言,吾忧国事,此妇人因甚祷祝?王允不免出庭问曰:你为甚烧香?对我实说。唬得貂蝉连忙跪下,不敢抵讳,实诉其由:贱妾本姓任,小字貂蝉,家长是吕布,自临洮府相失,至今不曾见面,因此烧香。】又有元杂剧,《锦云堂暗定连环计》。貂蝉拜月在元代文学中寓意为祈福团圆,其用意是和吕布早日团圆。
月下老人
这是源自唐朝时期的著名典故,出自唐朝文学家李复言所著的《续玄怪录·定婚店》。
唐朝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有一个叫韦固的书生路过宋城 借宿在宋城南店的客栈,夜晚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一本婚姻簿。月下老人为韦固牵红绳指明婚嫁对象,后来韦固果然应月老之语与相州刺史王泰之女结为连理。
月下老人的故事产生在唐代,体现了唐朝人对爱情与婚姻前世注定今生缘的认知态度。
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关于月亮的故事很多
足见月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更说明家在我们心中的重要
无论你在什么地方
想家了就抬头看看月亮
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
中秋快乐
阖家团圆
-END-
来源:邯郸文旅
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我们的节日浓情中秋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