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菜可口的说法,青未了 | 吃剩饭
文 | 李志联
我一直有个没说出口的想法:可以把能否吃得下父母的剩饭做为衡量一个人孝与否、孝深浅的标尺,简便易行。
至少于我,是吃得下父母的剩饭的,不仅父母的剩饭,在祖父母生前,祖父母的剩饭也经常吃,不仅吃得下,还吃得很坦然、很幸福。这里面,既有以前生活水平低、物质不丰富、不忍浪费食物等客观因素,更有心理上的融合感、亲近感。
记得在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爷爷奶奶与我们分家后搬到老屋后面的一处空院子里住,他俩习惯早睡早起,每次吃饭时间都比我们早。于是,爷爷奶奶喊我去他们那里吃剩饭就成了我的习惯,奶奶或爷爷站在村口眺望我放学回来的身影也成了我珍存至今的记忆。说是剩饭,其实没有一点剩的意思,热乎乎的一大碗或多半碗,上面漂着诱人的芝麻香油,有时还带着荷包蛋和难得一见的肉块,比母亲做的饭菜可口多了,我当然愿意吃。
后来,我到镇上读初中,放学比小学时晚了不少,但奶奶或爷爷依然会站在村口等我,香喷喷的剩饭在铁锅里面盖着呢。再后来,奶奶因病去世,爷爷跟着伯父和我们家轮流吃住。家里有了好吃的首先送给爷爷,饭菜也是先给爷爷盛好端过去,然后我们才吃。只要是我在家,爷爷有了吃不完的好饭菜,还是习惯喊我过去吃,一直到我参加工作、结婚成家,多年不变。
记得婚后在老家小住,妻子偶然看到我一边吃着爷爷的剩饭一边谈笑风生,大觉诧异。只是,习惯成自然,孝心已入髓,我不觉得吃老人的剩饭有啥不妥。知道了来龙去脉后,妻子也就默默同意了。
耳濡目染,后来我的儿子也继承了吃老人剩饭的家风,能够坦然吃下自己爷爷奶奶和父母的剩饭了。在老人住院时,儿子也知道帮助我买饭喂饭、清理便盆了。
常见一些人在酒桌饭局上自诩如何如何孝顺、每次回家买多少多少礼物等等,而照顾父母衣食住行的细节、父母内心的感受却鲜有提及。其实,心诚为孝、尽心为孝,更好的孝顺是不给父母脸色,苦乐与共、融为一体,而不是父母年老后连吃饭的碗筷都分得一清二楚,东西一放就万事大吉。
当然,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吃得下父母的剩饭虽然可做为中华孝道的一把标尺,但也宜有个前提,那就是父母患有医生要求必须分餐单食疾病的另当别论。
作者简介:李志联,笔名牧心。散文《母亲的红腰带》荣获中国金融工会之一届金融文学奖,散文《村人漫记》入选《2012中国散文年度佳作》,出版有散文集《有一种情怀叫唐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理事,菏泽市作家协会理事,菏泽市青年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农行菏泽市分行。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吃剩青菜的危害有哪些青未了吃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