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顶层设计八大模块,商业模式系列之顶层设计
在与众多企业家接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挑战非同一般。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曾以惊人的速度成长扩张,这种粗犷式发展的成功,促成了多数企业家相信捉住机会先做大再做强,先求量再求质重视产出忽视效率,重视增量忽视优化存量摸着石头过河强人领导等经营管理理念。
但是随着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市场逐渐饱和,竞争不断加剧,那种追求机会、速度、规模,但忽视核心竞争力、质量及效率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逐渐受到挑战,甚至到了不得不终结的时候。中国企业的经营模式及管理理念必须升级换代,这就要求中国企业的领导者在管理能力方面要从创业能力、运作能力往组织能力建设的方向提升。
尽管企业成功的模式不断推陈出新,但万变不离其宗,总是围绕着核心竞争力、领导能力、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管理体系、人才素质几个大元素,而中国企业面临的这场管理变革也必须从这几个大元素着手。过去中国企业提升领导管理的方式,更多强调个人的发展,而从个人管理能力转变成组织管理能力又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到每一个关键要素以及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一方面,要继续关注个人的要素,这里包括企业家思维的转变及管理者领导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对系统要素的建设和优化,包括文化、策略、组织、管理体系和长期的人才培养。
基业长青是每个企业追求的更高境界,持续的变革与升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是保持基业长青的核心要素。本文系统性地解析了企业变革升级的 *** 论,通过企业家转型、策略转型、管理体系转型和文化转型等一系列模块,剖析了企业在变革与升级中面临的困惑,对企业如何应对当今经营环境的挑战,提出了清晰有效的模式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当前中国企业的升级换代无疑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2017年春节前夕,我跟运营总监讨论工作,探讨公司下一步的发展问题。其实,沃森的方向和目标都是明确的,问题就是该如何落地。我知道,我们肯定不能像创业时那样零打碎敲,或只是凭感觉、靠想象和热情,沃森未来的经营和管理都应该要上台阶,要有前瞻性,更好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能有一个科学的顶层设计,这个顶层设计能帮我们把很多关键环节想明白、弄透彻,也就是我们对沃森未来的发展做一次科学、系统的梳理和规划。
我所设计的战略规划 *** 论就是顶层设计,一定能帮沃森系统地规划未来的发展蓝图,并且是基于战略目标的从后往前看,根据目标去配置资源,真正能做到缺什么补什么。
顶层设计的难点是思维模式的转变。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企业家已经习惯于摸着石头过河,很多人误以为计划赶不上变化,虽然大家都知道没有远虑,必有近忧,但是却经常为自己无法把握未来找借口,为自己不做战略规划找理由。一方面大家不愿意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急于扭转现状,杀出重围,另一方面却深陷其中,自己给自己画了一个圈,无法摆脱困境,到头来年复一年地跟在别人后面走,始终没有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顶层设计就如同企业的导航仪,是引导企业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关键部件。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一艘没有导航仪的小船或大船,在大海上航行将会是什么结局?运气好的话可以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那样,主人公最终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运气不好的话必然葬身于惊涛骇浪之中。
要强调的一点是,顶层设计绝不能沦为空谈,也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甩手外包。过去这些年,很多企业为了图省事,总是委托咨询公司替企业做战略规划,结果战略制订出来之后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虽然说得都对,但是却难以落地。当然,早在十几年前就有很多优秀的中国企业意识到了顶层设计的意义和价值,愿意花时间进行顶层设计。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从1997年开始,我先后帮助国内几十家企业做顶层设计,从最早的伊利乳业,到万科地产,再到后来的雷士照明、海洋王照明、中国银联等等,这些企业之所以成为所在行业或者细分市场的领头羊是有道理的。其实,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老板的眼光和境界。
希望通过这本书,让大家明白如何进行系统性思考,如何转型成功,如何摆脱疲于奔命、整天救火的状态,能让更多的企业家和高级经理人抓住问题的本质,学会用巧劲解决问题,看清楚企业顶层设计背后的逻辑,知道转型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我相信,少数企业一旦掌握了顶层设计的 *** 论,就能够在本行业中鹤立鸡群,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洗牌,加速优胜劣汰,尽快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只是看谁先迈出之一步。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今天的注重顶层设计,中国企业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是第二次跨越,但愿这是中国企业集体觉醒的时刻。我坚信,一旦中国企业学会了用国际化的视野看问题,用国际化的语言去沟通,用国际化的 *** 论来设计企业的未来之路,就会有一大批中国企业集体突围,成为征服世界的生力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了实实在在的着力点。
改革开放30多年,造就了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尽管中国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我还是尝试着把中国的企业家分成三代,仅供大家参考。
之一代企业家:善于抓机会,敢为天下先,在政策不明朗、法制不健全的市场环境中大胆尝试,摸着石头过河,造就了一大批成功的企业。当然,企业的命运取决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很多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甚至成为牺牲品。之一代企业家的成功至少证明了一点:早起的鸟儿有食吃。
第二代企业家:依靠拼体力,不怕吃苦,整天起早贪黑,没有休息日,没有节假日,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透支了身体健康,甚至是为了企业的发展鞠躬尽瘁。尽管如此,企业的命运却往往寄托在老板一个人的身上,还没有从人治走向法治。第二代企业家的成功至少证明了一点:有志者事竟成。
第三代企业家:发展凭智慧,系统思考,能够居安思危,总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先知先觉的一批人。通过企业愿景吸引留住人才,通过战略规划和商业模式设计把握未来商机,通过管理体系激发团队的正能量。不管做什么,都会坚持三项基本原则:基于利他的理念,依靠创新的产品,去赢得满意的客户。第三代企业家的成功将会证明:系统制胜的时代已经来临。
面对全球化的市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一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我坚信前两代企业家已经到了谢幕的时候,现在登台的是第三代企业家,他们将担负起征服世界的重任,让中国企业,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改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惯性思维,用系统性思考对企业进行顶层设计,必须尽快完成企业的转型、升级与再造,从微利经营的泥潭里走出来,逐渐进入厚利经营的状态,成为智慧型企业,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
衷心祝愿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成为第三代企业家,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成功变革为决胜未来的国际化品牌企业!
,商业模式顶层设计书籍电子版商业模式 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