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亡羊补牢的故事
亡羊补牢的故事大家都学过,大致意思就是丢了羊再去补羊圈,还不算晚。
我们都在嘲笑那个楚国人,之一次丢了羊,邻居劝他让他补羊圈,他不补。第二次走丢了羊,才懊悔不已,补上了羊圈。最起码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做到了及时止损。
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 作为现代人的我却还不如那个楚国人。
今日石家庄一直在下雨,虽然不是大雨磅礴,却也是刷刷的下个不停。
因为有件事必须出门,不好打车,我选择了公交。办完事出来,我就走啊走,发现要坐车的站牌取消了,得走到下一个站牌了,而我总共坐这个车只需要四站地就倒下个公交。
看着被积水溅湿的裤子,湿漉漉的双脚,终于走到公交站牌的我,却也不想再坐这个公交了,拿着伞举步维艰的又走了三站地,才倒了下个公交。
在公交车上闭目养神,想起了亡羊补牢的故事,我竟噗嗤一笑,我终究不如楚人,还是没有做到补牢。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做不到吃一堑长一智,终归是性格使然。
想起了06年和同学一起去北京的情景。
我和我同学要去廊坊,在北京倒车。半夜到的北京西站,大冬天,天寒地冻,冻的我俩直打哆嗦,去了一趟厕所才发现了新大陆。发现厕所好暖活啊,顾不得有什么特殊气味儿,求生是之一选择,果断就去厕所呆了半宿。
等七点多天明了,因为下午还要等一个同学,不能干等着浪费时间啊。我俩决定去故宫转转。从地图上看也不远,完全忘了比例尺的存在,从西站一路步行而去,走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候,我和同学已是疲惫不堪,同学提议坐公交吧,我又一次没有做到亡羊补牢,我告诉同学,咱们已经走了这么远了,再坐公交就亏了。
没想到等到了故宫门口,已经十一点半,走了将四个多小时的我们已经精疲力尽,只有喘气的力气了,也没有心思逛故宫了,一 *** 坐在英雄纪念碑下面缓劲儿。
拿出从张家口带过来的油炸糕,正啃着吃呢,一位保安直冲我们奔过来,上来轰我们走。我还纳闷呢,为什么不轰别人光赶我俩人呢,后来琢磨了一下,坐了半夜的火车,在厕所窝了半宿,又长途跋涉走到天安门,吃着黄色的油炸糕,蓬头垢面,估计把我们当成吃窝窝头的难民了,影响北京市容。
这件事以后,同学再也不跟我一块出去了。
想起了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所言: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还是应该多读历史,以史为鉴,不必知兴替,做到避免出现类似错误就好。
,亡羊补牢的故事告诉我们亡羊补牢的故事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