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875工作制是什么意思,岁末年初记者打探④|“劳动者港湾”像家一样温馨
1月5日中午12点,寒风还有些刺骨,57岁的环卫工人范亚玲走进沙坪坝站西路劳动者港湾,从冰箱里取出了自己的饭盒,娴熟地放进微波炉里加热。
室内暖气很足,范亚玲取下了帽子。冬天冷,我们长期户外工作还是扛不住,现在有了‘劳动者港湾’,有暖气有热水,累了可以歇个脚。范亚玲说起去年正式投用的站西路劳动者港湾赞不绝口。我主要打扫天梨路,走过来也很近,附近区域的户外劳动者都可以共享这座‘港湾’。
作为市委市 *** 15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2021年中心城区建成劳动者港湾示范点110个,全部完成了目标任务。目前,全市已经建成875座劳动者港湾。岁末年初,记者对这一重点民生实事进行了打探。
环卫老姐妹拉起了家常
52岁的李碧琼负责站西路的保洁,平常她也来劳动者港湾休息。热完饭菜后,范亚玲与李碧琼这对老姐妹拉起了家常。
我每天五点钟起床,那个时候天都是黑的,要工作到晚上七点。范亚玲谈起了工作的不易。李碧琼也有类似的感受,
原来累了、饿了都只能找个路边地方坐到,冬天冷的直哆嗦,夏天汗流浃背,现在有了这个温馨的‘港湾’,工作舒适了很多。
范亚玲告诉记者,站西路劳动者港湾让她最满意的有两点。一是有了空调,夏天可以歇凉,冬天有暖气,冬暖夏凉的休息环境缓解了工作的劳累二是有了微波炉和冰箱,吃饭的问题不再犯愁,每天早上从家里带来的饭,可以直接放在冰箱里,中午用微波炉加热即可食用。
李碧琼表示赞同,环卫工人习惯自己带饭,以前夏天时候,早上带来的饭菜,到了中午就容易馊,现在再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面向所有户外工作者的港湾
今天上午我已经送了十几单快件了,现在是又累又渴。在一对环卫老姐妹聊家常时,圆通速递小哥李辉也走了进来。他告诉记者,多亏有了劳动者港湾,快递员可以在此喝口热水、歇个脚。
从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之间,重庆日报记者看到除了环卫工人,陆续有的哥快递小哥等户外工作者进进出出。
有的只接了一杯热水就转身离开,有的躺在座椅上闭目养神休息了一会再走……
不仅仅是环卫工人,‘劳动者港湾’是为所有户外劳动者提供临时休息的服务场所。市城市管理局市容处处长舒亮伟告诉记者,劳动者港湾中的劳动者涵盖环卫工人、市政维护工人、园林绿化工人、城管执法人员、交巡警、协勤协警、志愿者、快递送餐员、公交出租车驾驶员、建筑工、搬运工等户外工作者港湾是指配置有必要生活服务设备设施,可以提供临时休息的服务场所。
劳动者港湾这样建
像这样的劳动者港湾,全市已有875座。那么,它们是怎么建起来的,记者走访了市城市管理局市容处。
市城市管理局市容处处长舒亮伟介绍,我市依托垃圾站、公厕及银行、酒店等其他社会单位办公场所,结合实际推动劳动者港湾建设。
首先,我们以户外劳动者实际需求为导向,进一步评估交通情况、辐射范围、覆盖劳动者人群等因素,综合实际情况合理布局。舒亮伟称,重点在劳动者集中的商圈、车站、居民聚集区等重要点位开展示范建设。
其次,建设者要站在劳动者使用角度考虑‘劳动者港湾’设计和功能需求,优化功能分区,完善功能设施设备,规范安装使用,确保既满足安全、卫生、消防和应急管理等要求,又方便使用。舒亮伟说,在充分听取户外劳动者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劳动港湾配备冰箱、烧水壶、暖水瓶、桌椅、储物柜等设施,让劳动者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饭凉能加热。
此外,劳动者港湾建设所需经费本着谁建设谁负责原则承担。资金主要用于建设、运营、管理、考核、评估等工作。资金可多渠道、多形式募集,除了同级党政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外,也鼓励、提倡企事业、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等捐赠。
管理维护引入志愿者机制
采访中李碧琼说,自己当了13年环卫工,劳动者港湾让她之一次对环卫工这个职业有了归属感。
以前也有过类似的休息室,不过它好像不属于劳动者。李碧琼介绍说,以前的休息室缺乏精心的管理与维护,有时候环卫工人想去歇个脚却发现大门紧锁,夏天去的时候休息室只有一个风扇,转起来很多灰。
劳动者港湾不仅要建好还要管好,要像家一样温馨,户外劳动者才有归属感。舒亮伟介绍说,劳动者港湾已建立了相应管理制度,避免出现无人照应与维护的问题。
劳动者港湾开放时间根据服务对象情况和所在区域情况,采取全时段开放、固定时段开放和分时段定时开放等灵活方式。不会让户外劳动者已经过来了,‘劳动者港湾’大门还关着。
另一方面,劳动者港湾还采取专职、挂职、 *** 、招募志愿者等方式选聘工作人员,加强设施与设备日常维护与管理,保持其外观完好、功能正常。
,劳动者港湾宣传片劳动者港湾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