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农耕的特征是什么,中国早期原始农耕生活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适宜人类活动。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这处遗址距今约6000年,定名为半坡遗址。
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
半坡遗址的居民区,有房屋、窖穴、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窖场。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多用木头作柱子。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
半坡人 *** 出精美的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时期时代。半坡人还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他们还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用渔叉、渔钩、渔网捕鱼;有时也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
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更具特色的为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考古学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一些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其中,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更具代表性。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狩猎生活中熟悉了动植物的习性,逐渐学会了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在中国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距今约9000≈7000年。大约同时,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玉蟾岩出土的稻谷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分布示意图我国早期原始农耕人民生产生活有哪些特点